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走遍江西100县】东湖区:“天下英雄城”的历史从这里开始

2017-08-06 江西风景独好

八一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

这是军旗升起的地方

中国人民军队从这里开始征程

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的南昌

“天下英雄城”的历史从这里开始

江西 · 南昌 · 东湖


红 色 东 湖


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塔



八一广场是南昌的地标性建筑。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,周恩来、朱德、贺龙、叶挺、刘伯承等各指挥的各个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,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,歼敌三千余人,缴获枪支五千余支,子弹百万余发,大炮数门,占领了南昌城。当天上午,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、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,通过了《中央委员宣言》,成立了由宋庆龄、周恩来、贺龙、叶挺、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,通过了《八一起义宣言》等文件,提出了“打倒帝国主义”、“打倒新旧军阀”、“实行耕者有其田”等革命口号和政纲。

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。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,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,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。



改造后的新八一广场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成长史,新八一广场音乐喷泉也重新打造成突出红色文化、军队刚毅、南昌印象等元素的矩阵式喷泉。


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



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八一大道北段,建于1953年。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。堂前厅有毛泽东手迹:“死难烈士万岁!”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,由朱德题字: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!”陈列柜中,珍藏着25万余革命烈士名册。两边厅陈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个战斗史迹。二、三楼陈列了300多位烈士生平斗争事迹、遗著和遗物等。   


方志敏广场



方志敏广场(含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)位于东湖区下沙窝滨江边,毗邻赣江,交通便利、风景优美,该地是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、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烈士的就义之地。广场于2008年8月6日竣工并向市民开放。广场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,是一个纪念性、标志性、群众性、公益性融一体的休闲广场,总投资逾千万元,是中共东湖区委、区政府全力打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新基地。2009年,被市委、市政府命名南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被南昌市纪委命名为南昌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。


贺龙指挥部旧址



贺龙指挥部旧址坐落在子固路上。1961年,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贺龙指挥部旧址原为中华圣公会宏道堂,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古建筑,1927年7月下旬,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进驻南昌,参加南昌起义,军指挥部设在宏道堂,部分起义领导人住在宏道堂后小楼寓所,并在此举行过多次策划起义行动的重要会议,1927年8月1日凌晨,贺龙、刘伯承、周逸群在此指挥了武装起义。大楼前三楼窗口仍留有当年敌方炮弹弹痕,为起义时激战景况的实录。旧址小楼有贺龙等起义领导人当年的卧室,军官会议室的复原陈列,大楼大厅还设有《贺龙元帅生平展》,用大量的实物、图片展示了贺龙元帅光辉战斗的一生。旧址常年对外开放,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。



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指挥部旧址



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指挥部旧址位于苏圃路南昌二中内,为两层砖木结构的“工”字西式楼房,楼上是军部办公室、会议室,楼下是警卫部队住房。1927年7月27日下午2时,叶挺在这里召开了营以上军官会议,传达了武装起义决定,部署了战斗任务。现已按原貌恢复了当年军部的陈设。


朱德旧居



朱德旧居位于花园角。院内有两幢楼房,一幢是二十军军部办公室,另一幢是贺龙的办公室兼卧室,以及刘伯承、恽代英等的住房。起义时,贺龙等冒着枪林弹雨,在小楼的台阶上指挥战斗。临街的门楼上,至今弹痕犹在。这里陈列了大部份珍贵文物和小部份复制品。


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



朱德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旧址位于八一大道。清末是训练清军的场所,后改为江西陆军“讲武堂”。1926年冬天,朱德同志根据党的指示,来到南昌并创办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,培训军事干部。军官教育团成为当时南昌革命活动的一个基地和堡垒,在“八一”南昌起义时起了重要作用,为中共早期的军事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

旧址范围包括今南昌警备区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。教育团旧址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大部分被毁。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缮,按原貌恢复了朱德办公室、卧室、会议室等,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54年,朱德来到南昌,亲临旧址,并在当年使用过的办公桌上,挥毫写下“发扬革命优良传统,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,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”的题词。1956年,旧址开始对外开放。


古 色 东 湖

滕王阁



碧瓦丹柱、雕梁飞檐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——“滕王阁”坐落在南昌市西北部赣江之滨。西江第一楼的滕王阁依城临江,瑰伟绝特,因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为其题写了千古吟诵的《滕王阁序》而得以名贯古今,誉满天下,文以阁名,阁以文传,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。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著名诗句亦为其描绘出蹬高远眺的夕阳美景。



滕王阁饱经沧桑,始建于唐永徽四年(653年),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,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,故阁以“滕王”一名冠之。历史上屡毁屡建达 28 次之多,世所罕见。现在的阁楼建于 1985 年,高达 57.5 米,占地达 47000 平方米。仿宋风格,临江而立。登阁纵览,春风秋月尽收眼底,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,错落有致,西侧赣江、抚江浩浩汇流,远处长天万里,西山横翠,南浦飞云,长桥卧波,令人心旷神怡。


南昌市民俗博物馆


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位于东湖区子固路上,创建于1988年,是江西省唯一专业性民俗博物馆。致力于收集具有赣文化特色的民俗文物,研究本地区民俗事象的产生、发展及演变过程。



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坚持弘扬民族文化,进行乡土教育为宗旨,所收藏及展示以江西剪纸,民间绣品,南昌地区民间习俗最具特色。目前开设的<南昌民俗风情展>,<江西绣品工艺展>及<江西民间剪纸展>以其丰富多彩的图画、实物,详尽地介绍了南昌的民俗风情和旧城风貌,能让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品尝到淳厚的乡情,十足的赣味。


杏花楼


南昌杏花楼俗称“水观音亭”,是南昌市的著名景点,位于南昌市南湖路34号,地处南昌四湖之一的南湖北侧的湖心岛毗邻南昌美术院。杏花楼东、南、西、三面环水,北侧经小石板桥连接与环湖路和建德观街相接。杏花楼源于建于唐朝的湖心观音亭,宋元两朝高人雅士多在此隐居治学。杏花楼地处南昌市中心地带,但是其三面环水的特点造就了它宁静安详的特点。



1927年南昌“八一”起义时,杏花楼和水观音亭曾经是起义军攻击驻守贡院(今八一公园)敌军的一个战斗点,从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一处革命遗址。


绿 色 景 点


八一大桥



八一桥建成于1936年,原名中正大桥,系木面桥梁。1949年后,该市对中正大桥进行了改建,并将其“中正”更名为“八一”。当时“八一大桥”桥宽仅为10米,后来,桥上交通日益繁忙,“八一桥”显得越来越不堪重负,于1995年11月5日动工兴建新八一大桥。新八一大桥位于原桥上游50米处,全长3000多米,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,也是南昌最长的一条斜拉索桥。



如今的八一大桥由主桥、引桥、引道三部分组成,全长约6公里,其中主桥1045米、南引桥2017米、北桥1314米。桥面有效宽度26米,双向四车道,设计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,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。北连昌北开发区,接昌九高速公路,是连接湘、鄂、皖及赣北各地的重要通道。整座大桥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,成了南昌一道新的风景线。


八一公园




位于市区中心东湖之中,北临民德路,南临中山路,东濒苏圃路,面积约13公顷。该园处于闹市中心,绿荫如盖,湖水荡漾,“豫章十景”中的“东湖月夜”及“苏圃春晓”均在其中。由于闹中取静,每天游人如潮,且每年园内均举办大型花卉或花灯展,吸引不少游人前来观赏。八一公园清代为贡院,1932年辟为湖滨公园,1946年4月3日改称为介石公园。1950年7月定今名,总面积23.7公顷。园中林木繁盛,花团锦簇。



公园可分为湖区和陆区两部分。湖区主要景点有东湖、百花洲、百花桥、冠鳌亭、苏堤、苏圃、水木清、华馆、九曲桥、湖心亭、船坞码头等。陆地主要有文物草坪广场,立有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朝石人石兽十余尊,又有茶室、儿童乐园、温室等,以供游人憩息。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,其中两岛于八一公园之中,即现在的百花洲和少年宫所在地。


百花洲




位于东湖湖心。百花洲一名始于宋代,欧阳修有五绝诗《酬圣俞百花洲》,向子埋《蝶恋花》词序中有“百花洲老桂盛开”句。南宋绍兴年间,豫章节度使张澄建“讲武亭”于南洲,以习水军;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布政使彭家屏书立“百花洲”三字,巨碑后断损。1983年11月重新勒石,并建石质碑亭一座。百花洲原有三洲,其中两洲现在八一公园内。 “豫章十景”中的“东湖夜月”、“苏圃春蔬”二景均在此间。



人民公园



人民公园位于南昌市福州路中段南侧,面积32.6公顷,环境优美,绿树环绕,小桥流水,空气清新,是我市几代人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。园内中有亭廊亭榭、园中园盆景馆等,主要景点有百花山、叠石屏障。桂花草坪、芙蓉长廊、映水厅、半岛亭、松涛阁、园中园,设计布局富有江南园林特色,园中园的兰室,朱德委员长曾四次游览过,“人民公园”、“兰室”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,就是朱德委员长亲手题写的。


宗 色 景 点


佑民寺


佑民寺位于我们东湖之畔,民德路中段,坐落于八一公园北面,东湖东岸,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(502-519年),原为豫章王蔚综之师葛鱼单捐献的住宅。初名上兰寺,又因宅傍一井时闹蛟患,后建一大佛镇之,故太清初(547年)改称大佛寺。唐开元年间,改称开元寺。大历4年(769年),禅宗高僧马祖道一行来寺说法,四方信徒云集洪洲,入室弟子139人,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。



清朝顺治年间,改名佑民寺。嘉庆年间,在后殿铸铜佛一尊,高1.6丈,重3万6千斤,南昌民谚“南昌穷是穷,还有三万六千斤铜”即指此。“文革”初期,寺及铜佛遭毁。1986年9月以来,逐步重建,至1991年初,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药师殿、钟楼相继竣工,延僧开放,香火颇盛。号称南昌“三宝”(佑民寺铜佛、钟楼铜钟、普贤寺铁象)中幸存的铜钟(南唐铸,重10064斤)现置于钟楼内。



新中国成立后,佑民寺得到应有的保护。1952年,原南海行宫、圆通寺处僧人迁住佑民寺,释心道应请出任住持。1956年,南昌市佛教协会在佑民寺成立,释心道当选为会长。1957年7月1日,省人民政府宣布佑民寺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66年6月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,佑民寺惨遭破坏,殿堂建筑及诸殿佛、菩萨像和法器等毁坏殆尽,僧人被驱出山门,3万斤大铜佛像遭锯毁,除头部外,悉被熔化。寺宇院落全遭其他单位与个人占有。



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后,1986年,中共南昌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作出修复佑民寺决定,拨出专款将寺内占用单位与住户迁出。次年春,钟楼和药师佛殿修复告竣。4月,省佛协常务理事释戒全应请入住,出任住持,寺内中断20多年的香火得以复燃。接着,省佛协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释达定应请为监院。得海内外四众弟子相助,特别是香港宝莲寺方丈释圣一多次捐款,佑民寺修复工程进展很快。1991年元月2日,佑民寺隆重举行大钟大鼓开响仪式,中断20余年的钟鼓得以复响。



建军90周年之际,来红土地上感受厚重的红色历史就从东湖区开始吧!





整理、编辑:邓勤

出品:江西省旅发委市场处

投稿邮箱:jxtaxwzx@163.com

更多精彩

【热点】揭秘!“战狼”吴京是南昌女婿?看完电影后,有一本中国护照是多么骄傲的事!

【关注】下一个海昏侯?江西水下墓葬举世瞩目!国家文物局称或有惊人发现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